差异: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,都推崇“仁”的思维,都讲求“仁者爱人”,可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差异。
首要,从两人的品格来看。孔子倾向宽厚,而孟子则倾向愤世疾俗。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天然要一马当先,要他人大气,自己就得是个宽厚的儒者长者。这与孔子的人生阅历有关,孔子早年家贫,作过吹鼓手,也放过牛羊,他是自学成才,因此他天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情,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必恭必敬。成材后,他也将这种恭顺的习气一以贯之,所以才有“有教无类”的思维,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,对年轻人的教导总是诲人不倦。他是教师,也是长者,所以,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,并拜他为师。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,如在陈国,被他人描述为“漏网之鱼”,他都不生气。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,毫不妥协。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应他享受的音乐时,他也会说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。所以,孔子的宽厚中是蕴藏着凛冽正气的。
孟子则不同,孟子更倾向愤世疾俗。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,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,善良早被抛诸脑后,“兴灭继绝”的传统也云消雾散,但是,神仙交兵,凡人遭殃,大众颠沛流离,饿殍遍野。孟子把个人与社会严密的联络在一起,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,天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,大众的血流在他的眼中,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,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。孔子也愤世疾俗,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恨也就是“道不可,乘桴浮于海”,孟子则不同,他是“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”。孔子的愤恨是出生,孟子的愤恨是入世,是一股豪迈之情,自傲之气,他越愤恨越要入世,正如孟子所说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。所以,从对后世文人的品格的影响来看,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。
第二,从他们对“仁”的观点来看,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,孟子是大厦的树立者和完善者。孔子针对“春秋无义战”提出了“仁”思维,他并没有将“仁”的思维形象化详细化,“仁”还仅仅一个笼统的概念。孟子则在“仁”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“不忍之心”,并树立“性善论”来对其进行论说,进而提出“仁政”的概念。由“仁”到“仁政”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腾跃,这种腾跃将能更好的稳固“仁”的观念,并能更好地实施“仁政”。
第三,从详细的施政来看,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略原始,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详细的多。孔子管理全国,不过“礼乐”二端,他的礼就是不僭越,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;他的乐就是“浴乎沂,风乎舞雩,沐而归”,简略说来就是简政施仁。孔子也附和发展经济,他很附和管仲,他说“微管仲,吾其披发左衽矣”。他也附和用恰当的惩罚来惩戒,不过,他不赞成滥施惩罚。孟子则不同,他以为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以为可诛杀“独夫”,虽多了点杀伐之气,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;他以为乐也当用来管理国家,“古之乐犹今之乐”,为君者当“与民同乐”,以此来教化大众。孟子不附和惩罚,只因战国时期各国惩罚太甚,他以为施刑是“罔民”,他倒附和教化“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”。而他最附和的是发展经济“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能够衣帛矣;鸡、豚、狗、彘之畜,无失当时,七十者能够食肉矣;百亩之田,无夺当时,十口之家能够无饥矣”。孟子的经济就是“教养”二大端,究竟“仓廪实然后知礼节”。
总的说来,孔子和孟子的不同大约就这三个方面,他们的不同主要是年代使然。
9月28日,在儒家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周年之际,全球华人初次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一起举办。其实,不光是华人,整个亚洲包含韩国、日本、越南,以至于欧洲、美国,越来越多的普通人、学者都开端重视发起“善良”、“天人合一”的我国陈旧哲学。
还在为国学教材太贵或许不齐 而烦恼?用
国学机吧,但国学机好用吗?美韵声天才知音
国学机,集听读机、早教机、胎教机、故事机、英语学习机于一体,内置国学经典、古典天籁、铃木左右脑全能音乐、西方英文经典、儿歌、故事等丰富内容,仰仗海量精品资源和运用的便当简略性,快速博得了家长们的喜爱。